Search

經過了上禮拜激烈的修正之後,各位 Gamma 的讀者、聽眾,有做任何投資版塊的轉移或策略修正嗎?​<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經過了上禮拜激烈的修正之後,各位 Gamma 的讀者、聽眾,有做任何投資版塊的轉移或策略修正嗎?​

我們對市場最新的短評可參考:https://gamma.to/notes/bP5Q5wTfQ52e3S4pxd3W
大概的看法在這裡整理一下,全文可以參考以上的連結​

1. 對於科技股短期還是看多,原因有兩個:​
​ ​ ​ ​ a. 目前許多機構過度拉低科技板塊的持股占比​
​ ​ ​ ​ b. 美國的刺激方案將在眾議院通過​

2. 我們目前觀察到的供給短缺狀況(目前 supply constraint 在生產製造,今年稍晚則會發生在美國全面重啟經濟後的旅遊市場)並不會對 CPI 指數造成明顯的上漲,我們正在看到殖利率曲線以健康的方式陡升(雖然是陡升但整體殖利率曲線健康)​
 ​
3. Gamma 認為目前美國的財政政策已經從「FED 的貨幣政策」主導交棒到了「財政政策主導」,隨著美國的經濟即使在沒有刺激法案下仍在復甦的狀況,短期內不會看到 FED 有任何的動作來針對目前市場的波動救市​


📈 幾個 Gamma 的觀點:​

1. 除了科技股與醫療保健外,與歷史狀況相比,共同基金目前有過重佔比在其他板塊的狀況,這也讓投資人有機會去進倉過去 9 個月表現較差的個股​

2. 若機構開始將佔比平衡拉回,機構會選擇購買大型股,在過去 9 個月表現較差的巨型股中,他們將 $FB , $AMZN , $GOOG 的佔比拉低 (FB 最低、接著是 AMZN 和 GOOG),$AAPL , $MSFT 則在機構的持倉中偏平衡或過多,我們對機構目前佔比的低大型科技股看多​

Gamma 研判機構也將回來買入大型科技股,我們傾向入倉可以大幅度打敗市場預期的高成長股,估值合理在 2023 年 30 倍左右的 P/E 乘數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Gamma 提供避險基金等級的產業分析給您,用專業的投資人角度與精深的科學探討,來找出美股最好的策略佈局。 追蹤粉絲專業仍會錯過許多最新的訊息,歡迎點擊下方網站,免費訂閱電子報!
View all posts